天才一秒记住【苍天小说】地址:https://www.ctzw.org
咸康六年夏。
屡经战乱和羌人祸害的长安城,终于恢复了几丝勃勃的生机。
烧焦的枯树又长出了新芽,整洁干净的街边是一排排成荫绿树,树下的游人如织。
陛下励精图治,百姓家家都有了余粮,脸上的笑意渐渐增多,有事没事都爱进城逛逛。
且今番又与往日不同,街中闲逛、做工的人除了乾元,还有多了不少坤泽和中庸。
他们都不带幕篱,只服下了由孟医佐研制出来的强力止息丹,只要没怀孕挺着肚子,走到街上,谁也看不出他们是坤泽。
近来在皇后的劝说下,陛下销毁了《坤则》、《坤诫》,又逐步在某些衙门设立坤官,解开了坤泽和中庸身上的枷锁,让这帮可怜人终于有了拨云见月的时候。
坤泽中庸们感激涕零,无不在家中设了帝后的画像,日日焚香供养。
长安城东南角,尘封已久的翠微台迎来了旧的主人,台外的岗哨和巡逻的士卒足足比往日多了五倍,角门处还有不少仆役进出购买食材。
不明真相的百姓远远的站在一边,抻着脖子看光景,心里想着陛下把这里赏给了哪位贵人?
台前停了辆平平无奇的马车,翠微台的正门大开,前后走出一对女郎。
她们穿着一身藕荷色素裙,发髻别着素净的玉簪,似乎与“贵”
字毫不相干。
瞧热闹的百姓看了有些失望,但当他们的目光向上移,看到女郎们风流蕴籍的美好仪态,倾国倾城的容貌时,眼睛都看直了。
尤其是站在后面的女郎,眉眼娇媚不说,看上去好像什么胭脂水粉都没有擦,皮肤却白腻到像一大块酥乳,盈盈微步也如春风里的杨柳,婀娜多姿,直教百姓们不由自主的张大了嘴,口水顺着嘴角飞流直下。
元祯一手抱着羡婢,一手将小竹篓放到马车上——里面装着的全是女儿的东西,围涎、乳糕、布老虎,还有本古诗全集。
萧夷光等婢子放好马凳,从从容容的登上马车,然后才接过注意力全放在九连环上的羡婢。
羡婢已经两岁了,虽然窝在阿母怀里,还是个小不点,但比较起同龄的小娘子小郎君,她已经认识了两千多字,会背一百多首古诗,至于张十一郎教的算术,更是一点就通。
以至于魏夫人每每听到羡婢用稚嫩的嗓音一字不差的背完古诗,都会高兴的抱起她:“羡婢好聪明,同你阿母小时候一模一样。”
女儿这么聪慧,元祯也不能拖后腿,她同萧夷光商议要为请个名师大儒来开蒙。
经过羌人的祸害,满腹经纶的大儒不是丧命就是躲到了深山里,建邺城内也有几位夫子,但元祯请来考察过,总觉得不合适。
楚王寄信过来,说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有一名姓孟的夫子学富才高,只是脾气比较臭,若要拜师,不但要看学生的资质,还必须学生亲自去请。
左仆射也听说过此人的声名,她建议元祯带着稚婢亲自去一趟:“就算孟夫子不愿下山,宗庙已经修好,陛下也该长安祭拜列祖列宗了。”
过去两年里,元祯先灭了鲜卑,砍下了不可一世的鲜卑大汗拓跋楚华的脑袋,又将朝廷取士的方式由举孝廉改为考察四书五经,让无数寒士得以进入朝廷,这就大大削弱了世家的影响力。
世家自然不服,偏生兵权在元祯手里,她手段强硬,明里暗里都敲打过世家。
谁要想当出头鸟,全族都要发配交州!
想想高氏,再想想谢氏,蠢蠢欲动的世家明白元祯不好拿捏,就熄了所有心思。
所以,元祯将朝政托付给了阿舅和萧丞相,要事则用驿站八百里加急送来,安排好了一切,就带着妻女来到了长安。
长安的风物与建邺迥异,元祯在进城的第一日,就看到不少妻妻带着自己的小宝宝逛街,所以她也暗暗下了决心,在见孟夫子前,一定要带着明月婢和羡婢好好在城内玩几日。
元祯吩咐赶车的杜三娘:“去聚鲜阁。”
“喏。”
杜三娘应了声,打开牛皮堪图看了眼,就抖动缰绳拐进了一条巷子里。
元祯挑看车帘,欣赏了一回街头明媚的春光,而后回头对明月婢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