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苍天小说】地址:https://www.ctzw.org
这时,有一位故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当年汉哀帝死后曾与何武互相举荐为大司马的故汉左将军公孙禄。
公孙禄早在安汉公时期就被排斥出政坛,这反而使他在此后的诸多权力斗争中安然无恙。
考虑到他是前朝能臣,又担任过高级军职,这次廷议将他一并延请。
公孙禄站出来,说了一番真心话:要想平息叛乱,只靠军事讨伐是不行的,根子在内政,因此,只要杀掉七个人,告慰天下,叛乱自会荡平。
哪七个人?
一,太史令宗宣,他胡乱解释天象,把凶说成吉,诖误朝廷;
二,太傅、平化侯唐尊,根本不懂政治,以虚伪的简朴博得名位,有害政务;
三,国师、嘉信公刘歆,颠倒六经,废毁师法,还把什么《周礼》伪经立在学官,导致天下学术败坏;
四、五,明学男张邯和地理侯孙阳,他们搞井田制,使百姓抛弃农耕;
六,羲和鲁匡,设立六筦,破坏工商业;
七,说符侯崔发,阿谀奉承,阻碍下情。
同时,还要停止和匈奴的对峙,尽快和亲,恢复和平。
王莽越听越不高兴,立刻吩咐虎贲进来,把公孙禄带出会场。
公孙禄所说的,几乎涵盖了新朝改制的全部内容,也就是否定王莽,他焉能不生气?这场座谈会就此草草收场。
但是,细究公孙禄所说,有些也属于书生之见。
宗宣、唐尊、刘歆所做的事情,主要是观念和学术,影响在上层而非社会;张邯、孙阳负责的王田制,早已停止实际运作,大概只留了个名目。
这几位委实不必为新朝形势的败坏负主要责任。
只有六筦之政、崔发的谄媚和与匈奴的对峙,比较在点上。
公孙禄这一番话,王莽虽怒,却听进去了。
但是与匈奴的对峙,他已经错过了和亲的机会,骑虎难下,只能将错就错;其他人里,只有鲁匡可以借来为六筦塞责,就将鲁匡贬为五原卒正(即五原郡太守)。
但这已经于事无补,流民刚起来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喂饱肚子将其平息。
例如樊崇军,虽然声势浩大,但这些农夫并不了解自己在做什么,没有建立文号、旌旗、标志的意识,别说称帝夺权,连将军都不敢自称,领头的樊崇叫“三老”
,其次是从事,都是基层官职的名称。
他们的组织结构也简单,主要靠“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等基本伦理来约束。
因为,他们的愿望并不是造反,而是:
常思岁熟得归乡里。
10
就是不劫掠郡县、杀人抢劫,只是到处寻找食物填饱肚子,熬到下一茬粮食熟了,还得回家过日子。
有一次,樊崇军经过一处地方,当地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孝女,樊崇军认为,惊扰了大孝之人会得罪鬼神,不仅没有劫掠,还给这位孝女留下了米肉。
11
如果这时朝廷能够调动粮草安抚,赦免其罪,鼓励他们回到家乡,那么可能还有挽回的余地,但王莽坚持镇压,而且从中央调派了太师羲仲(太师的副手)景尚、更始将军护军王党发兵。
这支政府军所到之处,侵扰百姓,消耗物资,郡县还要做好接待。
仗还没怎么打,先把经过的郡县给破坏了一遍。
翼平连率田况吃了败仗后,吸取教训,了解樊崇军其实都是些农夫,只是人多难以击败,因此不再单纯依靠常备军,而是发动郡县里所有十八岁以上的男丁,发给武器,组织成民兵,各自负责本乡本土的保卫。
这一招果然见效,樊崇军游走到这些地界,觉得无利可图,就辗转到其他地方去了。
至于皇帝派来的“王师”
景尚,竟然一不留神被樊崇军打死了。
看到田况的成效,听说了景尚之死,王莽若有所悟,委派田况兼领青州、徐州牧职权,但又不允许田况擅自征兵,又派太师将军王匡、更始将军廉丹带兵到关东征剿。
比起景尚、王党,王匡和廉丹的级别更高,王匡还是皇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