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苍天小说】地址:https://www.ctzw.org
设想如果是战争过后,人口锐减,田地抛荒,地方利益集团灰飞烟灭,这个时候踏踏实实搞一搞类似王田制的均田、授田措施,未必搞不下去。
货币改制是另一种失败:一来,货币改制对贫富阶层的剥夺是一视同仁的。
尽管有许多富人在货币改制中被收割了财富,但穷人也被收割了呀,穷人的财富没有增加。
二来,始建国天凤元年的最后一次货币改制,基本上恢复了五铢钱,这意味着货币制度重回原点。
因此,从儒家改制的意义上来说也是失败,但也说明货币制度日趋稳定,没有继续造成更坏的影响。
王田私属和货币改制,是一系列改制中最具儒家精神的,但都早早失败。
不过,恰恰是因为失败较早,反而不能为多年以后王莽的覆灭承担主要责任。
当然,这两项改制在实施时,确实有许多吏民因为犯法被流放处刑,而且状况颇为悲惨: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
坐卖买田宅奴婢、铸钱,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胜数。
17
这段描述似乎印证了王田私属和货币改制造成的悲惨状况,但实话说,比起西汉动辄族诛、牵连万人、死伤不计其数的大案,委实不甚突出,也就不太可能是多年以后王莽覆灭的主因。
第二类是成功实施的。
因为有汉朝的成功经验在先,盐铁酒的专卖和名山大泽的征税,运行最为成功。
这几项改制一直到王莽覆灭前的始建国地皇三年才取消,说明推行得比较顺利。
而从王莽覆灭后皇宫里储存的巨量黄金来推测,也的的确确挣了很多的钱。
但正是这一成功,对经济基础造成了破坏。
专卖制度可能打击了一批富商,但普通百姓并没有获得实际的好处,他们又回到当年“盐铁会议”
上审视的局面:不得不从官府购买专卖品,质量不高,价格昂贵。
对工商部门的征税,则几乎残害了社会的商业流通,那些仅仅挖几棵山珍、打几网鱼、四处游方看病看风水的社会底层,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还要被征税,尽管数额不大,其恶果显而易见。
这几项改制越是成功,越意味着法家的程度更深,儒家的初心被悬置。
剩下的第三类,五均赊贷,最有可能因为“人”
的原因而溃败。
五均司市师、交易丞、泉府丞……众多的官员被安置在负责供销、信贷、定价的位置,出现权力寻租很正常。
结果很有可能是,制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反而养了一群蛀虫。
为了保证政策的实施,皇帝在每个郡都配备了“命士”
来监督。
有趣的是,他着意从富商中选派人员担当“命士”
,如洛阳的薛子仲、张长叔,临淄的姓伟等,都是家财千万以上的富商。
皇帝为什么一面千方百计打压商贾,一面又选拔富商来监督?大概是借鉴汉武帝时期出身于商人家庭的桑弘羊善于理财的先例,既然是财金经济的改制,选拔“技术官僚”
来负责应该更妥当。
但这些富商并不具备桑弘羊的政治品质,而是迅速腐化下去,他们的“专业技术”
不仅没能保证改制的公平,谋取私利反而更方便;广大吏民没有得到改制的多少实际好处,而是动辄得咎,苦不堪言。
有些人,可能想到了记忆里并不遥远的汉武帝;
还有些人,则可能想到了记忆里遥远的秦始皇。
无论是改制背后的统制经济思维,还是以严刑酷法约束执行的理念,无不透露出新朝在迈向儒家目标时,采取的是管制的办法,走的是秦制的老路。
轰轰烈烈的新莽改制,也没能撼动甚至触及秦制最根本的三个要素:编户齐民、严刑酷法、文法吏。
有些方面甚至还加剧了。
秦造就了一台国家机器并开足马力,汉朝慢慢地运转这台机器,王莽和他的儒生们在有意无意间,把这台机器的马力又开到了最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