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小说

第614章(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苍天小说】地址:https://www.ctzw.org

朱元璋一惊:“原来,大明不是被清军灭的!”

朱标:“是农民军……”

他们都想起了元末的红巾军,农民军要想壮大到灭亡大明的程度,定是整个天下都沦陷了……

【后金看似来势汹汹,但他们毕竟是少数民族,与明朝打了这么多年依旧在北京周围打转,真正导致明朝灭亡的还是内忧——农民起义!

【自元朝到清末,地球温度就在不断降低,到了明朝末年,恰好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全球气温骤降,极端天气频发,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水、旱、蝗灾,对明朝的经济和政治也是致命一击!

评论区

“元朝统治不到100年就发生了水灾92次、旱灾86次、雹灾69次、蝗灾61次、地震52次、风灾42次、霜雪28次、瘟疫20次。”

李世民:“天哪,贞观与其相比都算小巫见大巫了!”

“明朝从洪武到崇祯十八年间共计自然灾害1101次,清朝从乾隆到宣统退位的176年里面自然灾害1121次。”

朱元璋:“既然清朝也是这个小冰河时期,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当然是土豆、玉米和红薯,这几种从美洲大陆漂洋过海来的农作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严寒的抗性,他们的产量也是小麦稻米的数倍,自然能在严寒天气中养活更多的百姓!”

朱标:“果然,民以食为天,只要有饭吃,天下便能安定下来。”

朱棣:“大航海才是关键,定是那些欧洲人找到农作物,辗转多年才流传到中国!”

“玉米在嘉靖三十年就传入了中国,最早是在广西地区,被成为玉麦、番麦,玉米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到了明朝末年,玉米已经传播到了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云南等十省。”

“但明朝廷并没有对玉米做什么推广,只是作为一种贵族特有的奇特食物和观赏性植物,直到清朝才开始在民间大规模种植。”

“徐光启还做过明朝的礼部尚书和内阁次辅,可见明朝廷的上层对玉米并不是一无所知……”

“红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地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红薯由西班牙殖民者引入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

“而红薯能进入中国则得益于一个人——陈振龙!”

日薄西山

评论区

“福建人陈振龙在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的时候,发现红薯这种作物产量高且易生长,生熟都可食,就潜心学习种植之法,想要将其引入中国。”

“但西班牙殖民者严禁红薯外传,陈振龙想了很多办法都被发现了,最后他将薯藤绞入船只的吸水绳中,才躲过了殖民者的检查,经过七天的航行终于将红薯带回福建。”

朱棣:“西班牙就是欧洲的那些强盗吧,他们暗中占据了吕宋岛,而我大明却一无所知!”

“同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陈振龙就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试种番薯以解粮荒。

金学曾采纳了他的建议并通令各地如法栽种,这一年闽中的饥荒得以缓解。”

“此后,陈振龙的子孙七代人都致力于推广红薯种植,致力于将番薯引种、推广到全国各地,功绩卓著。”

“福州人民为了纪念陈振龙和金学曾大力推广番薯的功绩,在乌山修建了一座“先薯亭”

,陈振龙更是被后人誉为“中国甘薯之父”

!”

“这一事迹也被记录在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

徐光启:“这些农作物是很好,但大明缺的不仅仅是粮食啊……”

“红薯的传入并不只有这一个途径,据记载,明朝万历二年,在云南就已经出现了红薯种植。”

“万历八年,广东凤冈人陈益乘船到安南(越南),当地首领用一种名叫白薯的土产招待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女神的修仙高手修真世界的家生子太古神墓有请小师叔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全民转职:开局获得万倍经验增幅武道长生从内丹术开始春野小仙医人类枷锁九重至尊天我在春秋不当王神道丹尊高武27世纪美漫丧钟末世她靠百亿物资拯救全球万族王座间谍的战争万道成神和亲糙汉可汗后,我在草原忙种田权宠下堂妃:神医狂妻很嚣张太古战神长生三千年道吟怪谈作者拖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