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小说

第83章 如爱因斯坦故事(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苍天小说】地址:https://www.ctzw.org

东海大学还组织了盛大的校友会,把之前的成名校友都请回来,跟顾辙喝酒应酬,校长还趁机化缘募捐。

最后,知名校友段老板带头,捐了4000万人民币,顾辙也不想当出头鸟,就跟着随喜了4000万。

段老板就是那个做出了小霸王学习机游戏机、步步高vcddvd,未来还会做出ov兄弟手机的家伙,后世国内消费电子业地位仅次于雷老板的存在。

历史上段老板2007年才回母校捐了4000万,也是东海大学拿到的最大笔私人捐助。

这次是因为顾辙的蝴蝶效应,提前两年回校给小学弟接风、顺便提前捐了。

顾辙捐了钱之后,东海大学也立刻以顾辙的钱成立了一个奖学基金,拿出每年的基金收益给学生们发奖学金,金额跟“邱成桐奖学金”

也差不多了,命名当然是直接叫“顾辙奖学金”

搞完这些衣锦还乡的社会活动后,顾辙在五月份剩下的时间里,以及整个六月,密集做了一连串的亲自科研工作。

首先,他亲手撕胶带,经过好几天的尝试后,撕出了只有单层原子厚度的石墨烯——

单层碳原子的石墨烯,厚度大约是纳米,而普通的石墨材料,实验室里日常备料的,怎么着也有几十几百微米厚,不会刻意储存很薄的石墨。

不过,既然是二分法撕胶带,每撕一次厚度减半,所以小学生都算得出来,撕十次厚度就能降低到二的十次方分之一,也就是千分之一左右。

最多二十次,其实石墨烯就出来了。

只是很多薄的部位撕到后来就没有石墨黏连了,能观测到的面积也越撕越小。

这些都是小问题,顾辙一开始选料的时候就选得很不错,最后用扫描电镜严密验证,确保自己的数据绝无问题。

如果是历史上的安德烈海姆等人,那么观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就已经很热切地抢着发论文了。

但顾辙有备而来,他当然要做的更多、更扎实。

所以哪怕五月下旬就已经撕胶带撕完了,他还是把自己的发现偷偷保密憋了四十天之久。

这四十天里,他分两个阶段,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是撰写“如果这个世界存在单层原子分子厚度的二维材料,对目前的物理学底层理论有什么影响、会推翻哪些固有认知、发现什么新的物理特性”

第二么,就是做了一点产业界方面的尝试,试图证明石墨烯这种材料并不是偶然撕出来才能得到的,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量产的。

而他选择的科学方法,毫无疑问正是顾辙之前已经有了近一年积累的“电离膜沉积法”

他发现,用传统的膜沉积设备,只要在特定的温度、压强和其他苛刻环境指标条件下,

再配合上气相沉积环境的气体除杂、确保反应气体环境内只有甲烷气体和另外两种专门的保护气、催化气。

然后,把这种甲烷喷到表面产生电离铜的特殊膜材料上。

甲烷遇到铜离子后,就会被置换出氢离子、然后甲烷中的碳原子失去氢后,刚好可以形成单层原子厚度的石墨烯、吸附在电离膜的表面。

也就是说,从撕胶带、到物理理论分析、再到初代制备工艺,顾辙至少一个人做出了原本历史上需要三组顶级科学家前仆后继完成的工作,他单打独斗毕其功于一役。

虽然这种电离膜沉积法的石墨烯生产技术,跟后世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还有很大差距,如今还没有直接的商业前景。

但这至少也是一种稳定可控的实验室方法,科研价值已经足够大了。

三组论文,在2005年6月底,到7月初,被顾辙连续投递出去。

其中撕胶带和物理原理讨论的文章发给了《自然》,而后续的甲烷-铜离子膜电离沉积法的文章,发给了《科学》。

历史上,安德烈海姆的文章,创造了“6月份投稿,7月12日就刊登”

的神速,因为成果太颠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神医毒妃:妖孽王爷赖上身将夜快穿之拯救深情男配太古神王我真没想在过去的年代当学霸终宋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大道朝天数风流人物北马寻龙穿到男频爽文里艰难求生剑卒过河命运守望者这游戏也太真实了大秦嫡公子老祖出棺皇兄万岁过气武林高手重生三十年前世嫁绝世邪神神秀之主我的姐夫是太子人生交换游戏大龙挂了绝色皇后的贴身假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