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苍天小说】地址:https://www.ctzw.org
关于美丽新军嫂的宣传,苏麦麦觉得提取的典型可以分为多种,重点则是朴实接地气,让人看了有真切的认同感,而不必过于渲染和假大空。
比如有的新军嫂文化水平低,来了部队之后参加学习班,能读书识字了,思想也跟着进步,并且找到随军岗位自己赚到了工资;
或者远方的姑娘为了爱情,远道而来随军嫁给心上人,从地方工作转到了部队,经营新的军旅生活。
老家的人,一家子大大小小要顾及,过日子柴米油盐的,虽然时有磕磕碰碰,误会与不理解,但克服困难,欣欣向荣。
这也是一种实际的宣传,更容易打动人心;
又或者九旅有个军嫂是画家,一开始奉父辈的约定,而勉强与参军的副营长结婚。
刚来随军不适应,和丈夫缺少共同话题,几度想拿起行李回去,半年后度过了磨合期,夫妻感情越来越浓。
她主动打理院子,种植花草果蔬,还在市文化馆办了个人的军旅生活画展,在边疆发光发热。
……
等等,从这些例子里抽取出素材,以小见大,让人看到有烟火气息的北疆大院生活。
对此欧主任和几个同事们都觉得很好,能真正打动人的,必然是这样动态的多面体。
欧主任提议,让苏麦麦以自己是军嫂的角度,再想想还有哪些可侧重宣传的点。
苏麦麦穿上这身整洁立挺的军装,虽然没领章,但也自然多出了爱岗敬业的责任感来。
她每天晚上,都会提前看看次日要采访的军嫂资料,先拟好提问的要素,做好笔记。
有时会跟贺衍商量探讨一下,部队里她不知道的相关常识。
然后在现场采访过程中,引导军嫂们打开话题,深入挖掘更多可以提取的素材,还从邻里之间也做了侧面的了解。
几天下来,连从业多年的陆韬都深感敬佩,不停地赞叹说,还得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有些事适合男同志干,有些事则女同志更能发挥出优势。
尤其在与军嫂的话题引导、亲和放松等方面,陆韬做不到像小苏这般恰到好处。
有赖于苏麦麦采访话题的逻辑梳理,每回采访完毕,陆韬就觉得心里已经有了个清晰的草稿脉络,效率大大增加啊。
还有小苏的速记本,辅助记录也做得详尽,比录音机也差不了多少了!
周六下午,苏麦麦和陆韬正在六旅采访一名叫王勤凤的军属。
这个军属随军两年了,被大伙儿叫作六旅的“豆腐西施”
。
王勤凤家有个祖传的豆腐坊,她父亲三个女儿,家里没啥传男不传女的讲究,自小就学得了一手做豆腐的技术。
因为乔连长休假回家相亲认识,很快就结婚了,结婚没两个月就被两边的家长劝说来随军。
她在川省吃惯了鲜香麻辣,刚来就后悔了,觉得嘴里没劲手上没活。
然后乔连长就建议她,不然自己做豆腐消遣吧。
老家父母非常支持,当即给她寄了个石磨过来。
于是王勤凤就把一门手艺带到了部队里,先开始她做的豆腐量少,只分给左右的邻居吃,过不久大伙儿都闻到了香味,纷纷来找她买。
王勤凤就越做越多起来,还供应给了六旅的各个食堂。
因为味道太好,需求量逐渐增加,王勤凤乐在其中,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她家小院子不够做太多,乔连长就主动跟上级领导申请,给她在部队里租了一间闲置的房子,专门做豆腐卖。
还请了几位得闲的军嫂,一块儿帮忙,又能多赚点儿收入。
做豆腐先得磨豆浆,早上孩子们上学路过,都已经习惯从她豆腐房买一杯热腾腾的豆浆来喝了。
据说还有酿造厂子闻讯而来,想找王勤凤技术合作呢,这名声传播得响当当了。
王勤凤是个十分健谈的女人,别看才二十三岁,做啥都风风火火的,歇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