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小说

第 53 章 农耕帝国6(第9页)

天才一秒记住【苍天小说】地址:https://www.ctzw.org

宋朝时期,刘娥听着天幕对黄道婆的介绍,忍不住想起自己。

同样是出身低微,同样是婚嫁不由人,但最终没有放弃,坚强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风采。

刘娥看着那亮堂的黄道婆纪念馆,笑着问负责记录的官吏:“看清楚那棉织布机没有?画下来没有?”

元朝离他们宋朝这么近,而且大宋也有木棉,完全可以学。

“画下来了画下来了!”

大臣也顾不上太后有没有什么野心,这木棉大宋也有,只是因为采摘和去棉籽的技术不够,大宋不普及。

但是既然听到天幕说木棉是保暖好东西,不重视是傻子。

画完纺织机,大臣还有些惆怅:“里面的机械看不到。”

“能画多少是多少,让织女绣娘们去研究,她们定然懂。”

刘娥淡淡道,“把黄道婆的画像也供奉起来,我们用了人家的技术,不能忘恩负义。”

这一次大臣们都没反对对方是一女子,男耕女织,这黄道婆在纺织一事上造福万民,理应如此。

【明朝不仅在农作物的种类上更丰富,还发明了桑基鱼塘。

南方三角洲的桑基鱼塘,足以媲美现代的混合农业。

农民们先将低洼地深挖城鱼塘,把低洼地的泥土放置在鱼塘四周作为地基,种上桑树,再用桑叶养蚕,蚕屎养鱼,鱼塘底部的泥又可以取出来肥沃桑树,如此循环利用,两利俱全,十倍禾稼。

【但是,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尽管明清是华夏古代人口增长速度最为迅速的时期,农业技术却是停滞不前。

【尽管明朝有徐光启,在万历年间就写下了《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多种农书,他还精通科学、军事等,十分全才;】

【尽管明朝还有宋应星,在崇祯年间那样的王朝末年写下了《天工开物》这样一本科学巨著,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从华夏到欧美日本等多个国家,宋应星还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但是为什么,明朝的百姓依然那么贫穷,明朝的农业科技不但停滞甚至退步?】

徐光启微微笑着:“全才,看来天幕还算欣赏老夫。”

他的门人陈子龙笑呵呵吹捧:“何止是欣赏,明显是十分喜爱!”

.

听到自己的名字,宋应星甚至无法高兴起来,他捂住脸,眼泪从指缝里倾泻而出,他声音颤抖着:“果然还是迟了吗?”

王朝末年,他生活在王朝末年,果然大明是要亡国了!

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给大家看一个我国历代人均占有耕地的情况】

荆咕放出了一个表格:

汉朝,元始2年,人口5959万人,耕地面积8270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数量是13.8亩;

隋朝,大业2年,正值“开皇之治”

时期,人口4601.9万人,耕地面积19444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是42.4亩;

唐朝,天宝14年,人口达到了的5291.9万人,耕地面积14303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是27亩;

明朝,万历6年,人口数6069万人,耕地面积7013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是11.5亩;

清朝,嘉庆17年,人口数达到了惊人的33370.0万人,耕地面积7915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是2.3亩地。

【大家发现了什么异样吗?】

【人口越来越多,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这只是因为人多了的原因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斗罗之龙凤斗罗异界艳修重生七十年代:勒少,强势宠诡纹绝世邪神全球迷雾求生我家青梅有点甜平平无奇小道士初唐峥嵘三界独尊权宠下堂妃:神医狂妻很嚣张权臣大佬和我领了个证剑域神帝明末边军一小兵恐怖女网红我的帝国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灵气复苏:从小奶虎进化成禁区兽皇!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超凡血统整合体仙门万年:开局获得大道法帝国崛起恶魔吻上瘾:甜心,抱一抱大唐之惊梦超神宠兽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