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苍天小说】地址:https://www.ctzw.org
“晋阳、西河。”
李孝基的视线盘回在沙盘上的这两个地方,低声说道。
李靖说道:“元帅,今若不救晋阳,晋阳为刘武周下后,其部必定南下,西河诸郡将难以自守。
而西河诸郡若被刘武周继得,其部就可长驱直下,与汉军相会於绛郡。
而又一旦刘武周部与汉军联合,到时,即便我军占住了龙门、柏壁、正平等地,面对刘武周部与汉军的北南夹击,我军又怎能守得住?是河东全境,将尽失陷!
故以仆愚见,晋阳绝不可弃,非救不可。”
“君之意,我已明了。
诸位,李君的意思,都听明白了吧?我给李君总结一下,其意就是‘晋阳必救,而以西河等三郡为基,阻遏汉军北上’。
李君此策,公等以为何如,是否可用?”
李靖觉得李孝基总结得不够深刻,就先奉承了李孝基一句:“是,元帅总结的极是,仆即此意。”
接着,自又补充说道,“晋阳,系起义兴运之基,非但河东重镇,更系河东民心所向;而西河郡,则为河东之腰肋,若失西河,河东将如失去脊梁,再难支撑。
故是,仆愚以为,今救援河东,要实即在此两处!
这也是大王、秦公等之所以为我军制定下‘先救晋阳,再击汉军’此策之根本原委也!
如竟放弃晋阳,改先击汉军,恕仆直言,顾小失大,不可取也。”
这就比李孝基总结的深刻了。
晋阳,是河东政治上的根本;西河,是河东军事上的要害。
前者若陷,则河东民众之心必然动摇;后者若失,则河东战线将全面崩溃,唐军陷入被动。
唐俭也下到了沙盘边上,看了一阵,捋须说道:“李君,若按你策,仍以救援晋阳为主,据报,刘武周攻晋阳之部三四万众,我援军合以王将军部,才也三四万,兵力上不占优,又还得分兵西河,阻汉军北上,兵力上就更不足用了!
虑此情势,你觉得在晋阳士气不高的情况下,我军能很快地解晋阳之围,而不致使我军不得不与刘武周部长久对峙么?——李君,如果陷入对峙,西河三郡即便能阻住汉军北上短时,又能阻住多久?到时候,如何是好?”
——刘武周原先是带了三万步骑南下,打下榆次等地后,收编了部分唐军的降卒,又收编了部分太原郡、西河郡的豪强武装,裹挟了一些壮丁,并从雁门又调了些兵增援,其部的总兵力已扩至四五万人。
分出了万余人给尉迟敬德等,现围晋阳的其部兵马共约四万上下。
面对唐俭的疑虑,李靖答道:“我援军的兵力,对比刘武周围晋阳之兵,尽管不占优势,可晋阳城中有我守卒两三万众,其中精兵可用野战者,不下万人。
两下相合,我军兵力已略占优。
同时,反观刘武周部,其势於今虽盛,然颇多新附之众,凝聚力与战力都尚不足。
等我援军抵至晋阳城外后,若能迅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奋力进击,定能挫其锋芒,破其围困。”
晋阳城的守卒不少,好几万,但多是新兵。
李渊的兵马现虽号称二十万众,然这二十万众,大都是在他进入关中后得以扩充的,如李仲文等部、如号称娘子军的其三女儿所部、李神通部等等,他起事之初,连带本隋之在太原受他节制的各军府之府兵,加上招募的丁壮、李建成从河东郡带去的豪强私兵等,兵马总计只有大约三万。
这三万兵,大部分被他带去了关中,留在晋阳的能战之军不过数千。
新募的兵,用来守城,勉强还行,可如果出城野战,就力不从心了。
顶多,如与刘武周部在晋阳决战,晋阳城能出的战兵,也就是如李靖所言,能有个万人堪用。
——其实,这也是李元吉虽然城中有数万守卒,却仍弃城而逃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俭问道:“你可敢下军令状,保证我援军可破刘武周围困?”
李靖沉稳地说道:“刘武周自入太原,连战连胜,旬日之间,仅唯晋阳未陷,又闻齐公弃城而走,其意必骄,其军必懈。
我援军疾驰而到,城中士气大振,两军相合,内外夹击,骑先而步后,急攻之,何愁围困不解?”
充满自信,与李孝基说道,“仆敢下军令状!”
先救晋阳,是李渊的命令。
李孝基起先就很犹豫,不敢随便听从唐俭的建议,擅自改变李渊的令旨,这会儿听了李靖对局势的分析和进战之策的建言,尽管李靖非心腹之人,他心中已接受了八九分李靖的意见。
却又看了多时沙盘,李孝基正要作出决定,帐外军吏慌张奔入:“报!
齐公到了营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